行业资讯 分类
山西襄垣 转型跨越发展bob综合平台(集团)有限公司正当时发布日期:2023-06-06 浏览次数:

  BOB综合在不久前公布的山西省2009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中,襄垣县在该省96个县、市(不包括市辖区)中脱颖而出,发展指数、发展水平均排名第一。这个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隶属于长治市的资源大县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

  美观实用的立交桥、宽阔的大路、雄伟的高楼、清波荡漾的东湖、整齐干净的城区……没有来过襄垣的人,很难想象这座“以煤兴、受煤困”的县城经历了怎样的转型发展。

  襄垣的转型始于观念的转变。时间回到200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深刻反思资源型城市粗放发展的弊端,提出“强工富县、惠农稳县、城建靓县、开放活县、生态绿县、和谐兴县”六大战略,于是“一年有变化,两年新变化,三年大变化”的布局铺展开来。

  在整个山西进一步强化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以资源起家的襄垣的成功发展无疑可作为一个典型,探求其转型发展的道路,从中提取有益的经验。

  近日,笔者在襄垣县金星煤业公司的井口作业区及水煤分离车间看到,该矿干净得简直不像个煤矿。该矿矿长武金堂说,这受益于金鑫煤矿新的采煤方式——“水采”。即用高压水束在井下将原煤切割后通过管道将水和煤一并输送到地面。

  这套水采设备是该矿前不久投资4700万元装备的,除了其优越的生产性能,煤矿安全也得到了更强的保障。也许正是因为注重科技和安全的投入,在近来进行的煤炭资源整合中,当地政府不仅没有关闭这个年产30万吨的小矿,而且还把另外一座30万吨小煤矿整合到它的旗下。更具前瞻性的是,金星煤业公司主要资金开始进入旅游领域,将投资10亿元开发襄垣县最具盛名的旅游胜地仙堂山。

  金星煤业公司的发展是襄垣县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实现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主要得益于襄垣县新一届领导班子“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发展思路,跳出煤来发展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策。

  襄垣县的优势在煤,潜力和希望也在煤。襄垣县的工业新型化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的——以煤为基础,围绕强工富县的目标,襄垣县着力优化工业结构,按步骤施行“三步走”的转型发展策略,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一步是规模化壮大支柱产业,提升煤炭产业的整体水平,提高煤炭开采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煤炭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实现煤炭本身的高效绿色安全发展。

  按照“关小、改中、上大”的原则,襄垣县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全县煤矿由原来的45座减少为28座(17座保留矿井、11座过渡关闭矿井),成功组建襄矿、七一、三元古韩三大煤炭企业集团。组织各煤矿积极改造采煤工艺和扩大产能,煤炭回采率由原来的30%左右提升到75%以上,17座保留矿井的生产能力全部提升到30万吨以上,其中百万吨以上矿井有6座。积极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6座矿井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化矿井,5座矿井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化矿井,其余6座矿井达到省级标准。

  第二步是园区化发展循环经济。传统产业的潜力在循环、希望在循环、发展在循环。循环经济既是一个产业生态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开发由低端产业链到高端产业链,获得更高比较效益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就注定了在以煤兴工的路上,襄垣县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

  为进一步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襄垣县先后组织16个煤焦企业建设一批煤化工、煤电化、煤建材综合利用项目,且大多集中在工业园区。

  集循环经济、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襄垣县“百项重点工程和项目”的一个样本。目前入园企业已达23家,实现工业产值50.1亿元,利税19.3亿元。其中,仅襄矿集团60万吨聚氯乙烯一期20万吨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7.3亿元、税金1.22亿元。七一煤矿60万吨煤醇油一期30万吨项目,总投资20亿元,目前完成投资6.3亿元,完成“三通一平”和排洪系统建设。

  襄垣是产煤大县,但前些年在煤机装备制造方面的发展却相对不足。为此,襄垣县积极引导组织6个企业开发非煤科技型产品,其中有4个企业的产品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花宝沟煤矿下属的华宝焊接公司,聘请国内一流的焊接专家,自行开发“数字化逆变系列焊机”,获得10多项专利,目前已形成1.5万台生产能力。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支撑其它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仁达机电公司聘请专家,研制出小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获得4项专利,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形成600台生产能力。华成机械制造公司自行研制的马铃薯播种机和薯类收获机,通过了省农机厅技术鉴定。纵横汽车制造公司100万只轮毂生产项目,总投资1.1亿元,目前完成投资5000万元,厂房和办公设施已完工,正在焊接钢柱钢梁,预计今年底完工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利税4000万元。

  通过建设富阳、下良、王桥三大工业园区,襄垣县发展的“百项重点工程和项目”立足煤,延伸煤,而又超越煤,循环经济的发展脉络已日趋清晰。

  襄垣素有“上党粮仓”的美誉,但前些年农业产品总体上仍是“提篮小卖”,有集约经营但规模不大,有特色品种但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有加工转化但龙头企业带动力弱。襄垣有26万人口,其中农民19.6万。去年,襄垣农民人均纯收入是5000元,但是线%。

  “同样是种地,怎么襄垣农民就穷,寿光农民就很富裕呢?”襄垣县主要领导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并组织专门人员外出参观、学习,请专家论证,研究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文件精神,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路子……他们逐渐意识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的农业运行机制和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要求,而需要农业产业化来与之相适应。

  探索发展中,襄垣县主要领导深刻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的水平首先取决于规模化的程度,没有规模化,就没有标准化,就没有高效益。秉持这一理念,自去年以来,襄垣县委、县政府组织专门人员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成功试验,按照集中连片、群众自愿的原则,在全县11个乡镇建设30个设施蔬菜和食用菌示范园区,总面积达到3000亩。

  从太长高速襄垣路口沿河顺路而下,便是襄垣省级蔬菜示范园区。没有想象中煤炭大县的煤尘飞扬或是黑灰遍地,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大棚,井字形布局,一个挨着一个,秀气的生贵式大棚和庄重的冬暖式大棚分阵列队,三三两两的人穿梭其间。

  正在青椒棚中工作的郝炎丽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我种了两亩棚的青椒,没想到首茬下来,一亩棚差不多就卖了近万元,再加上一季北瓜,一年下来,怎么也能纯落个两万元。要按往年种玉米,一亩也就落个四五百元钱。”

  据了解,目前襄垣县日光温室亩均收入达2.5万元,生贵式大棚前茬青椒亩均收入达6700元。据该县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工作中他们主要把握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凝聚合力,让农民享受周到服务。另一方面,超前谋划,解决农民前瞻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县财政先后投入1700余万元,扶持新建鑫源祥和永丰两个7000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工厂、两个大型蔬菜市场、一个5000立方蔬菜冷库、一个100吨白灵菇加工企业、广发禽业2万吨有机肥料生产线等项目,彻底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买难、卖难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在原有的农业禀赋基础上,襄垣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深加工,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围绕设施农业建设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开发,培育发展东宝薯业、阁老醋业、兴科菌业等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其中,东宝薯业建成6000吨薯条、万吨淀粉、万头猪场和大型沼气,发展甘薯基地2万亩,正在建设2万吨酒精、1.8万吨饲料、600吨蛋白粉和6000吨薯条第二条生产线,年底投产后,可形成基地化种养、系列化加工、一体化销售的农业循环产业园区。

  农业发展了,农民的腰包也鼓了,农村面貌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广阔整洁的古韩大道,成排的两层高、设计精良的别墅样式楼房正拔地而起。正在建造楼房的工人告诉笔者,这些楼房是霍村村民的民宅。据了解,襄垣县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典型带动、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四化四改”、“六个一”工程,培育和发展了米坪村的企业推动型、东山底村的村企共建型、西垴头村的整体搬迁型、郄家烟村的生态节能型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农村。

  矿区村庄的建设历来是难点,为破解这一难题,襄垣县积极探索“以煤补农”、“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结合煤矿采空塌陷地质灾害治理,组织部分煤炭企业以整体搬迁的形式,建成崔村、霍村、侯村、桑家河村等10余个新农村。

  通往县城的古韩大道,以前是运煤车的主通道,路上经常满是煤渣煤灰,一辆刚刚洗干净的家用轿车,只要打这里经过一下,车身就变得灰蒙蒙的。

  为改造拓宽古韩大道,襄垣县政府总投资1.5亿元,打造出一条长9.8公里、宽96米,双向6车道,中间水系宽9米,两边绿化带宽20米的全省一流景观大道。如今,古韩大道已成为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街灯高挂,车窗外空气冷冽清爽,看不到一辆运煤车经过。

  这只是襄垣县构建交通网上的一笔。在交通发展上,新一届襄垣县领导班子的主要思路是“拉开道路框架,打通内外循环”。以打通出城路、旧城的丁字路、断头路、新城与旧城的连接路为目标,新建古韩大道跨太焦铁路等三座大型立交桥,打通迎宾东西街、环湖路、滨河路、学府路等六条18公里主要街道,拓宽改造长兴路、建设路等五条18.6公里主干道,全部硬化县城小巷和城中村道路。目前,县城基本形成“六纵六横”城市道路框架,县城面积由2007年的12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

  有建必有拆,而城市拆迁改造正是困扰许多城市建设的难题。但在襄垣县,自2008年以来,全县共拆迁56个单位、3168户、47万平方米,同步建设122栋、95万平方米回迁楼,且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事件。

  襄垣县城建部门的负责人总结认为,之所以没有出现一起群众事件是因为坚持了人性化拆迁。据了解,在拆迁中襄垣县实行“五公开”、“五让利”的新举措,使拆迁这个“天下第一难题”迎刃而解。“五公开”是:拆迁责任公开,拆迁政策公开,拆迁办法公开,评估过程和结果公开,对特殊困难户照顾公开。“五让利”是:在“平米换平米、门面换门面”的前提下,商铺让利、住宅面积置换让利、拆迁补偿让利、回迁楼层分配让利、回迁后物业管理费让利。

  襄垣县西关村村民刘有库就是县城建设的见证者和受益者。过去,刘大爷所在的西关村基础设施落后,周边环境混乱。在县城迎宾街西延改造拆迁中,刘大爷一家告别了农家院落,住进了单元楼房,更让大爷踏实的是他家分到了两间门面房,一年5万元的租金解决了一家的后顾之忧。

  整齐美观的楼房建起来了,襄垣县又投巨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集中供热一期和二期工程建成后,县城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10万平方米,供热覆盖率达到80%,今年三期工程完工后,集中供热面积将达到近4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可达到85%。

  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改造了供水供气管网,污水、垃圾处理率和供水率分别达到85%、90%和100%。到今年底3万立方米气柜建成后,县城供气率将达到85%。

  完善了服务设施。占地2.46万平米、建筑面积1.1万平米的客运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完成了建筑面积为5000平米的公交公司新站工程,开通了县城公交,方便了县城居民出行。同时,加强县城管理,对县城卫生、交通、市场、建筑等各方面秩序都进行了全面整治。

  为了提高商贸竞争力,襄垣县城新建了西关农产品批发、北关建材等10余个专业市场和鸿源、客都、金威三大超市,美特好大厦、华丽港购物广场也正在建设。在各乡镇也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同时,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共建设县级配送中心5个、乡级超市10个、农村连锁超市和便民店195个,形成覆盖全县城乡的商贸流通网络。

  在没有来过山西的人的观念中,山西很多地方都是天空灰蒙蒙、甚至连空气中都夹杂着煤味儿。可当笔者身处位于襄垣县城集防洪、农业、文化、休闲四大功能于一体的东湖炎帝农耕文化产业园区时,看着湖面1600多亩的东湖水上公园清波盈盈、周围垂柳依依,“活在蓝天下,托于碧水上,掩于园林中,行在景观里”的襄垣,仿佛就是一景色秀美的江南水乡。

  通过改造人民会堂,新建建筑面积为1.6万平米的体育馆和3.1万平米的布鑫广场,襄垣如今初步建成了华襄绿苑、华宝和东湖农耕文化园等三大文化主题公园。

  襄垣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和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在其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生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首先,襄垣加大了城乡绿化规模。围绕身边增绿,紧紧抓住通道绿化、城镇绿化、村企绿化三个重点,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着眼于让人民群众享受一流的生活品质,着眼于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坐标,襄垣提出建设“北方水城”概念,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彻底根治污染源。

  如今,改造后的浊漳河已形成宽100米、长达41公里的半环城水系,自东而北将这座千年古城揽入碧波荡漾之中。围绕通道绿化、城镇绿化、村企绿化三个重点,襄垣展开大规模绿化造林,先后完成30座煤焦企业、3.5万亩荒山和太长高速等7条主干道和县乡公路总计320公里的通道绿化。在县城绿化上,建设千亩以上的森林公园4个,百亩以上精品绿化20余处,小片林、小绿地、小游园等100余处,并对所有街巷绿化带进行了整修,共新增绿地360多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5.6%,比2007年增加26.7个百分点。截至2009年,该县人均绿地上升到12.87平方米,全县累计绿化面积达6.27万亩,新增林木绿化覆盖率2.28个百分点。

  此外,襄垣还以开展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城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对浊漳河沿岸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关闭小石灰窑和小石子厂70座、煤焦企业52户,指导147户企业新上和完善了环保设施,拆除县城大小锅炉300多座。去年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9天,比2007年增加141天。

  与此同时,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也在持续推进。环卫局经费由每年190万元增加到330万元,市容监察大队经费由每年3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环卫工人平均工资由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700元,市容监督队员每人每月达到800元。近三年来,共投入环卫保洁经费6000多万元,新增各类卫生器具1200多件,新建乡村垃圾填埋场、垃圾池1300余个,清理公路通道500多公里,清运陈年垃圾4万多方,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

  为了提高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襄垣还积极主打地方特色文化,打造了“千年古县、法显故里、连氏根祖”等文化品牌,修复了永惠桥、上寺楼、大成殿等一批文物古建筑,成功承办了“连战寻根祭祖”、全省“魅力襄垣”摄影大赛和“画韵襄垣”书画大赛三项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手工挂面、崔生遇虎等五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提高旅游带动力。襄垣县对仙堂山、宝峰湖、凉楼寺、八仙湖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特别是去年以来,大力创新仙堂山景区开发机制,目前该景区完成投资1.7亿元,完成了旅游道路拓宽改造等基础设施,正在进行大型停车场、法显纪念管等景点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投资10个亿,初步形成“二日游”规模,列入全省精品旅游路线A级旅游景区行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两年间,襄垣县先后荣获县域经济中国中部地区百强县、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以及全国文明县城、中国绿色名县、山西省园林县城和山西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稳定、和谐、气顺的襄垣在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历程中必定书写出更加灿烂瑰丽的篇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